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兴隆卫书壁

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低不齐的山城墙垣间楼台隐隐,暮色中边远地区驻军的营垒中响起参差的角声。
前往贵筑的山路蜿蜒盘旋,伸入峰顶,远来夜郎的戍客是从京师启程。
满路的山花鸟鸣提醒人春色已深,高耸的城堡在薄暮时还开着门。
洁白的信笺多少次写了又扔下,衡山以南哪里还能有大雁报讯。

注释
兴隆卫:即今贵州黄平县治,明代在此设卫所驻军,建有城堡。卫是明代的军事单位,都司下设卫。
书壁:题写在壁间的诗文。古人喜欢在客舍旅亭壁间题诗,以抒发旅途情怀。
野戍:边远地区驻军的营垒。
暮角:暮色中传来的军营号角声。
贵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兴隆卫书壁》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作者通过兴隆卫的见闻和感受,抒写其音讯难通、欲归不能的思乡之情。全诗既有古道落日、暮角边声的边地戍所的特征,又有群山环抱、高下参差的山城景致,独具特色的苍凉意境同心境的悲凉融合在一起,使思乡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无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赴戍途中所作。正德元年(1506)王守仁因为反对宦官刘瑾而被廷杖四十,又被谪贬到贵州龙场为驿丞。正德二年(1507)十二月,王守仁从浙江起程赴贵州,到达贵州兴隆卫时已至暮春。目的地虽将到达,但跋山涉水,一路辛劳,离中原越行越远,满目异乡风光,缅怀京中师友,感慨书信难通,心中不禁生出愁绪。因而途径五里墩驿道时,视野豁然开阔,鸟瞰兴隆卫山城美景,慨然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贵州古典文学学会.贵州古典文学作品选.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32-33
2、 王晓昕.王阳明与贵州.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29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在兴隆卫的所见所闻和深切感受中,抒发出其音讯难通、欲归故土而不得的浓烈思乡情怀。

  首联中,作者描绘了卫城的楼台矗立于山峰之上,远望可及,当黄昏降临,号角声声,催促在山野进行军事演练的士兵返回营地。他以直接且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兴隆卫地势的险峻与重要,同时通过号角之声,渲染出这座军事重镇在野外训练时的紧张氛围。

  次联则描绘了黔道之艰难,旅途之险阻。通往贵竹的驿道蜿蜒曲折,穿越山巅,而前往夜郎的旅人,大多是自京城贬谪而来。一幅行人在崎岖山路上艰难攀登,暮色中归来的画面跃然纸上。

  颈联则描绘了兴隆卫晚春时节的景色。莺鸟忙碌着飞回林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86篇诗文  25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泉

袁中道 袁中道〔明代〕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派白虹起

吴承恩 吴承恩〔明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王世贞〔明代〕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